织梦CMS -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!

历史事件回顾-重要历史快照

高考作文押题①:人文积淀

时间:2024-09-04 09:19来源: 作者:admin 点击: 5 次
极目新闻,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品牌。脱胎于楚天都市报,是一个以原创新闻为主的全媒体新闻资讯平台,全天候为用户生产、聚合优质原创全球时事、观点、财经等内容。热线电话:027-86777777。

积淀人文素养  助力中华复兴

“人文积淀”运用示例


  随州市第一中学 胡晓春(特级教师)



主题阐释

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”中明确指出:“人文积淀,重点是: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;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。”


人文积淀从属于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素养,是人类在认识、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识、文化情感、文化心理、价值认同以及文化创造的总和。它广泛存在于文化经典中,而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历史传统、文化积淀,可从中不断汲取营养。


观点名言

(一)观点


1.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,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。它是构成一个民族、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,是衡量一个民族、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。
2.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丰厚养料。
3.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,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,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。


(二)名言


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
——《易经》


古之学者得一善言以附其身,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。

——《太平御览》


不懂得传统的人,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,不可能远行。

——北岛 诗人


【经典素材】


文化遗产——民族的魂


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。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,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,孟姜女的哭声凄婉悲恸,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……沉淀了千年的沉浮、繁华、屈辱、悲愤,这些文化遗产熨帖了坎坷的心灵,将肃穆呈于世人。刀光剑影去了,长歌悲哭停止了,豪情厮杀消逝了……一切随着大江东去,只有千年松柏和着清风耳语。
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。当你徜徉于天坛,遥望天穹,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;悼念历史你走近岳飞,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;当你登上泰山而天下的时候,天地也便豁然开朗。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呼吸、成长是幸运的。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,磨铸了宽广、不屈、向上的民族之魂。这些文化遗产便成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。
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。君不见,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,在黄帝陵前捧回一抔黄土;君不见,每年都有殷殷企盼的台湾同胞赴闽拜祭妈祖。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,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。
历史的见证,民族的魂,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。当你读懂了他们,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;当你走近他们,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;当你正视他们,一切阴晦的色彩就会消逝,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。(摘自上海高考满分作文)
变通适用话题:传统文化文化遗产 铭记历史


文理科之争


每隔一段时间,关于文科重要还是理科重要的讨论,都会在舆论场上泛起尘埃。鲁迅“弃医从文”尽人皆知。他发现医学虽然可以医治人的身体,却无法唤醒人的灵魂。鲁迅以笔为枪,抨击旧社会的丑恶,揭露某些国人的劣根,被誉为“民族魂”。与鲁迅“弃医从文”相对应的是,钱伟长“弃文从理”。1931年,钱伟长以中文、历史双科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,而他的物理只考了5分,数学和化学一共考了20分。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钱伟长决心不再学历史,改学造飞机大炮。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把他拒之门外,钱伟长执着说服才被接纳,毕业时,他是物理系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。钱伟长后来成为“两弹一星”元勋。鲁迅和钱伟长,对文科和理科的选择截然不同,他们的放弃与追求各有各的道理,他们都朝自己选定的道路和目标执着地走了下去。殊途同归,他们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受到世人敬仰。
如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。文化文艺工作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,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,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近期,美国大打贸易战,制裁并极限施压华为,何尝不源于华为所代表的“中华智造”,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付出的努力、取得的成绩,令山姆大叔深感“羡慕嫉妒恨”?由此,争论是文科重要还是理科重要,真的重要吗?(摘自2019年5月28日人民网)
变通适用话题:文理之争 人文素养 人生追求


现实素材


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


打造“云游博物馆”活动,让人们在“云端”就能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;上线“微课堂”,解析牛年的年俗文化;推出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,让消费者在选购新年礼物时有了别样选择……春节将至,各地博物馆精心准备,为广大市民送上一道道节日“文化大餐”。精彩的活动,有趣的产品,让厚重的博物馆更加亲切,让文化遗产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。”文物承载灿烂文明,传承历史文化,维系民族精神,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,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。一件件青铜玉器,一片片竹简木牍,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,更是滋养文化血脉的“甘泉”。与千百年来遗存下来的文物“对话”,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,也能让更多人触摸历史脉搏、感知文化魅力、增强文化自信。正因此,我们理应发挥好博物馆的“大学校”作用,让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。
创新是最好的传承。从简单陈列,到讲好文物背后生动可感的故事,从实体办展,到利用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,正是因为不断创新,才让博物馆和观众越来越近。期待各地博物馆坚持守正出新,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,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浸润当代生活。(摘自2021年2月5日人民网)

变通适用话题:创新精神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

时文选粹


别忽视文史哲   

◇陈原


中国的文学绚烂多姿、中国的史学博大精深、中国的哲学独树一帜,无论学什么,都不能不拥有文史哲的基础,尤其在传统文化被社会日益重视的今天,再冷淡中国的文史哲就会失去传统文化的社会根基。
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,受过教育的中国人,起码应该读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,念过《史记》,大致明白诸子百家,而这些,仅仅靠宫闱剧、百家讲坛、微信式评点还是远远不够的。
文史哲的底蕴具备了,传统文化传承才不是空话,这自然需要全社会共同的积淀,可是,除了专业是文史哲以外,只要一过高中,还有多少人再关心文史哲呢?而中小学的文史哲,假如不是自修,基本都是蜻蜓点水,以这点知识来承继传统,显然力不从心。
不管从事什么行业,很多人似乎都以为文史哲从学校一出来就没用了,既不能当饭碗,更不能赚钱。这种意识忽略的恰恰是人生,难道你不需要启迪心智、修身养性?难道你可以离开人际关系、社会沟通?难道你不想审视四周、思索过去、遥望未来?文史哲的积淀就是人文素养,人文素养正可以帮你解读、体味、感悟人生的这一切。
文史哲的积淀,还有益于涵养情怀、寄托思绪、品尝生活的况味。最近几年,我常常看到很多老人退休后无所事事,连阅读小说的习惯都没有,其中不少过去还是工程师、理工科教授,但由于对文史哲没什么兴趣,结果,一旦不再从事本行工作,孩子长大了,生命的实用性便失去了,剩下的只有茫然若失,日子越过越缺滋味。
人文素养,事实上与我们的工作也密切相关,没有人文素养,任你担当什么工作都难以出色。老一代杰出的科学家,文史哲没有不丰厚的,钱学森、钱三强、钱伟长,只要看看他们的文章就明白了。从前还有位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西林,其实他也是出色的剧作家,并且致力于文字改革、乐器改革,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的就是文化部副部长。在他那里,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会贯通,相辅相成,简直就是位通才,而通才正是那一代人的特色,顾毓琇、赵元任等等,无不如此。
掌握文史哲是人生修养的基础,中国文史哲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,所以,无论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讲,还是从人生的视角看,都别忽视文史哲。(摘自2017年2月16日《人民日报》,有删改)


以上内容摘自帅作文高中版529期第3版


END

(责任编辑: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
发布者资料
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 注册时间:2024-09-17 03:09 最后登录:2024-09-17 03:09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